关于心脏康复,你了解多少?
作者:admin 来源:宁波瑞合康复医院 时间:2021-05-03 16:30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除了身体的病痛外,很多患者甚至不敢活动,远离原有的生活圈,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心脏康复是通过多学科合作,采取综合干预手段,帮助患者培养并保持健康行为,控制心血管病各种危险因素,使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降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延长患者寿命,并提高生存质量。
心脏康复适应人群
一、心脏疾患的患者
在如今的生活中,不少的人群都会出现心脏疾病,如心肌梗塞、冠心病等,通常为老人。这类人群应该根据医院专业检查,对自己的心脏功能进行客观评估,然后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接受心脏康复运动训练。
主要包括
1、冠心病。包括: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其他类型心脏外科手术术后者(人工血管置换、心瓣膜置换、心脏移植等)。
2、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
3、左心功能不全者。
二、肥胖症患者
由于过重的体重,导致对心脏和肺部的压力负担太大,引起心脏功能的变化。这一类人群首先应该科学地减去多余体重,使心脏等器官减轻压力,在进行合理的心脏康复运动练习,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三、快节奏生活的白领
这一类的人群也许不存在心脏疾病,但是由于长期快节奏的工作环境,缺乏运动,心加上熬夜、饮食不均衡等恶习,脏功能有些欠缺。有针对性的心脏康复运动,有利于提高身体机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四、竞技运动员
竞技运动员与白领相反,长期高强度的训练环境,导致心脏长期处于紧张、高速运转的状态,逐渐损害心脏功能。这类人群应该通过专业检测,制定适合自己的心脏康复运动计划,对心脏修复的同时也能激发身体潜能。
老年人心脏康复治疗有哪些内容?
康复治疗应该在专业心脏康复医生的指导下制订康复计划,在家或社区或医院进行心脏康复,最好在监护下训练或和其他保护心脏的措施结合起来。老年人心脏康复分为住院期、恢复期、持续发展维持期和维持期等四期。
住院期(Ⅰ期):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或心脏手术后住院阶段。主要康复内容为低水平体力活动和教育,一般为 1~2 周。
恢复期(Ⅱ期):出院后回家或在疗养院。主要康复内容为逐渐增加体力活动继续接受卫生宣教,以取得最佳疗效,一般为 8~12 周。持续发展维持期(监护阶段Ⅲ期):将患者依临床情况分低危、中危、高危三个组别。中、高度危险组列为必须监护和防止在康复过程中发生意外的重点对象,约持续 4~12 个月不等。
维持期(非监护Ⅳ期):坚持冠心病的预防干预,进行合适的体育锻炼,是维持期康复的主要内容。老年人心脏康复治疗做的好,可以使病情长期稳定,避免复发。如果做的不好,则会使心脏功能恢复延缓,经常出现心绞痛,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多次复发,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