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严重的可以引起冠状动脉闭塞,出现心肌坏死。冠心病的发病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另外,冠心病和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的异常密切相关;另外,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容易引起冠心病,比如抽烟、喝酒、肥胖、久坐不动、压力过大等,这些都容易引发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脉进行性狭窄,甚至堵塞,造成心肌缺血,损伤,坏死的一种心脏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
促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很多,主要有:高血压,高血脂(主要指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高血糖、肥胖、吸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过量饮酒、某些血液指标升高(如C反应蛋白)、脑血管病史/外周血管病史、男性、年龄、家族史。除了性别、年龄和家族史是不可控危险因素以外,其他大部分的危险因素都是可控的,所以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主要就是控制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
上述冠心病危险因素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斑块的发生、发展(图1),逐渐造成冠状动脉的管腔狭窄,当狭窄达到一定程度(>70%),可出现心肌缺血,从而导致心绞痛症状,典型的心绞痛多在活动或情绪激动发作,部位位于胸骨的中下段的压榨样疼痛,可放射至肩颈部、上肢或背部(图2),持续时间多在数分钟到半小时内,可伴有出汗。需要强调的是,很多时候心绞痛并不典型,可能在休息时出现,部位也可仅仅位于肩部、上肢、颈部或者脸颊部,有些病人误认为是肩周炎或者牙痛,容易误诊。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时可使原来狭窄的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这是心血管内科的危急重症,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心泵功能衰竭甚至心脏破裂,心源性猝死,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也是目前普通人群猝死最主要的原因。
如何防治冠心病?
一,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多参加体力劳动。体育活动有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
二,多吃水果,多吃蔬菜,多吃谷类食物。可以多吃苹果对保护心脏很有好处。
三,早睡早起,不要熬夜,心情愉快,对冠心病很有好处。
四,饮食清淡,少糖,少油腻。
五,少食多餐,晚餐要少吃。
六,不抽烟,少喝酒,少喝浓茶,少喝咖啡。
七,如果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请及时就医。